首页      新闻展示     行业新闻       盐城风电消纳如何破局?…

行业新闻

盐城风电消纳如何破局?



盐城作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城”,截至2024年底,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全球的十分之一。然而规模疯狂扩张带来的发电量过剩与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2024年6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我省陆上风电发展的通知》,提出审慎稳妥发展集中式风电。这一通知被业内解读为重启或放开陆上风电开发,为盐城破解消纳难题提供了政策契机。在此背景下,盐城顺势提出“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方面开发陆上风电补足消纳缺口;另一方面推动绿电就地转化,将消纳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


1. 开发陆上风电,优化能源结构

江苏陆上风电理论可开发容量达1.7亿千瓦,但截至2023年底实际开发率不足1%(当前开发量仅占理论值的千分之六)。盐城抓住政策机遇,在农场、盐场等区域集中布局陆上风电项目,其优势显著:首先,低成本与技术成熟,陆上风电单千瓦造价较海上风电低30%-40%,且技术成熟度高;其次,土地复合利用,风机基础深埋不影响农业耕作,实现“风电+农业”协同发展;还有,缓解海上风电压力,陆上项目补充绿电供应,降低海上风电并网负担。

2. 建设零碳产业园,推动绿电就地消纳

在新能源城市发展进程中,用电大户作为消费主体,其需求的解决是形成能动消费闭环、算好经济账的关键。盐城精准定位到需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有绿电与出口需求的企业和产业链这一消费主体。当地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充分发挥了盐城海上风电优势,采用“海上风电+其他可再生能源”的供电模式,实现工业绿电覆盖。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盐城海上风电的利用问题,也切实回应了“绿电需求型”和 “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迫切需求。

目前,滨海县海域3个海上风力发电场装机总量达110.18万千瓦,年发电30.79亿千瓦时,为就近的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入驻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动能。预计2027年,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实现全绿电应用场景。

此外,该园区还能为有应对欧盟《新电池法》出口需求的企业提供碳盘查、碳足迹、碳交易三大价值模块,通过可视化方式反映碳排放状况和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企业能源数据的可追溯能力。同时,园区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形成符合国际规范的碳认证体系,为入驻企业打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在盐城,这样的产业园区并非独此一家。除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外,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也已落地,并且三者均被列入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

盐城这一实践表明,新能源城市的“成长阵痛”完全可通过系统性策略转化为“蜕变勋章”。若您的城市也正在探索新能源消纳与产业升级路径,欢迎与我们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