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的关键词,那必然少不了“零碳园区”。2024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零碳园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 2025年将是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时期。
过去我们都习惯叫工业园/产业园,这些工业园/产业园也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经济支柱,当然往往也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面向绿色低碳转型,如何转变为零碳园区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盏明灯,为零碳园区的建设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政策在零碳园区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且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它做好了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规划了零碳园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得园区建设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另一方面,政策发挥了激励引导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补贴措施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零碳园区的建设中来,降低企业转型的成本和风险,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政策是零碳园区建设的坚实保障和强大助推器。
技术创新无疑是零碳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在众多的技术创新领域中,清洁能源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关键。以雄安新区为例,其采用“光伏+储能+地源热泵”模式,清洁能源占比高达70%。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下源源不断地收集能量,储能系统则有效地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地源热泵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资源进行供暖和制冷,大大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佛山氢能产业园打造“绿电-绿氢-绿产”闭环,满足了园区50%的工业用能需求。绿电的生产为绿氢的制取提供了清洁的能源,而绿氢又作为清洁能源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能源利用循环。上海临港新片区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能源效率提升超20%,运维成本大幅下降的良好效果。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园区能源系统的实时模拟和优化,让管理者能够精准地掌握能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等问题。这些生动的案例充分表明,零碳园区正日益成为能源与数字技术应用的绝佳示范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零碳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产业协同在零碳园区的发展进程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正在重塑园区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循环经济生态。青岛中德生态园通过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成功将85%的工业废料实现变废为宝。不同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产业链接等方式,将原本废弃的物料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既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又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北京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则聚集了众多低碳科技企业,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这种产业集聚效应不仅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还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减排成本,使得整个园区形成了强大的绿色竞争力。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零碳园区融合了清洁能源、智慧管理与循环经济等多种先进理念和模式,正逐步成为城市低碳转型的“绿色引擎”。从环境层面来看,零碳园区的建设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清新、健康的生活环境。从经济层面而言,零碳园区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等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等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空间。此外,零碳园区所展现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形象,也吸引了更多的绿色投资和高端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零碳园区的崛起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政策的引导下,凭借技术创新的驱动和产业协同的助力,零碳园区必将在城市的绿色革命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期待零碳园区在未来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引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联系人: 穆总
电话:0086 18615198686
Whatsapp:8615815579091
地址:香港九龙观塘兴业街4号The Wave7F-720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园社区科苑路8号讯美科技广场1号楼27F
W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