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展示     行业新闻       加氢站大变局…

行业新闻

加氢站大变局

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发展态势直接影响氢能全产业链进程。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是加氢站结构性调整的关键节点,其类型演变折射出氢能产业的深层发展趋势。


根据行业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国内累计建成加氢站497座,当年新增60座,较2023年新增92座同比下降34.8%。加氢站建设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受制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率较低、氢气价格较高以及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过高等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构特征,可发现以下趋势性变化。从加氢站类型看制加氢一体站与油电气氢综合站占比显著提升,固定式加氢站数量持续缩减。2023年新建站中制加氢一体站及综合站占比为72.8%,2024年该比例升至75%。核心动因在于:制加氢一体站通过削减氢气储运环节,终端氢气成本降低约20%-30%,显著提升项目经济性;综合能源站依托既有加油站网络,审批周期大幅缩短,且可通过“以油养氢”分摊加氢设施投资;撬装站采用模块化集成技术(整合压缩机、卸气柱、加氢机等设备于单一底盘),减少建站周期和土建成本



加注能力方面呈现规模化趋势。早期主流站型为200kg/d或500kg/d,2024年1000kg/d站型明显提高。加注压力仍以35MPa为主,70MPa高压加注技术尚未规模应用。此外,液氢加氢站已进入试点阶段。目前国外有超过120座液氢站,占国外加氢站总量的30%,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虽然目前氢液化成本比较高,但液氢加氢站减少了气氢站中卸气、加压环节,站上用电成本更低。而且液氢的经济运输半径可以达到数千公里,从加注效率来说,液氢站是长期趋势。



国内加氢站布局还呈现显著区域迁移特征。新建站点从东部沿海及一线城市向中西部加速转移,2024年新增60座加氢站中,内蒙古(7座)、重庆(5座)、河北(5座)及新疆(5座)位列前四,中西部占比上升。其中,内蒙古集中于鄂尔多斯、乌海;河北聚焦唐山;新疆分布于哈密、石河子及乌鲁木齐。

区域迁移的底层逻辑在于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耦合,其影响权重已超越示范城市群政策及地方补贴。新疆、内蒙古等地区风光发电成本低于0.2元/kWh,绿氢制取成本可控制在15元/kg以内。鄂尔多斯、哈密等资源型城市依托煤炭、矿产运输需求,可以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持续运营,实现绿电制氢、就地消纳与运输场景的闭环。重庆作为西部物流核心节点,成渝氢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日均氢能重卡行驶里程超长,加氢需求高。


上述区域通过构建“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完整价值链,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从而吸引企业加大加氢站投资。未来氢能产业布局或将进一步向资源富集区与物流枢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