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涵盖六大部分,十七条具体措施。
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典型高耗能行业企业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其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并且,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80%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升。
这一刚性目标,对高耗能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变革的号角。这意味着这些高耗能行业得立即行动起来,紧跟政策导向,升级设备、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提升绿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如果不及时做出改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企业可能会因为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而面临限产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在过去,绿电绿证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企业自愿自发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外部约束与强制规范。而此次新规直接将绿色电力消费信息与ESG紧密挂钩,这一举措意义非凡。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ESG评分已经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当绿色电力消费被纳入其中后,就如同给上市公司套上了实实在在的“硬指标”。若企业不重视绿电消费,其ESG评分将会下降。一旦ESG评分降低,影响可不容小觑。从股价方面来看,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考量范围,ESG评分低的企业,其股票吸引力会大打折扣,股价可能随之波动。在融资环节,金融机构也更倾向于向ESG表现良好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评分低的企业可能面临融资成本上升甚至融资困难的局面。
绿证跨省流通政策的出台,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地域限制的枷锁。以往,西北等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风电光伏发电量巨大。然而,由于当地用电需求有限,大量的绿色电力只能窝在本地,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在,绿证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易流通,这一改变意义深远。对于西北的绿电企业来说,原本可能被闲置浪费的绿电资源瞬间被盘活。他们可以将多余的绿电通过绿证交易的方式销售到全国各地,让绿证从过去看似无用的“摆设”,变成了能够带来真金白银收益的流通商品。
这一政策利好的不仅仅是绿电企业。对于交易平台而言,绿证跨省流通带来了大量的交易业务,促进了平台的繁荣发展。第三方认证机构也迎来了新的业务增长机遇,因为在绿证交易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绿证的真实性、合规性等进行认证,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与顺利进行。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迅猛,而此次发展意见通过“强制主导,扩大自愿”的方式,有力地带动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进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这一做法与全球范围内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举措不谋而合。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我国此次的绿证新规,正是顺应这一全球绿色发展大势的重要举措,将为我国在全球绿色能源竞争中赢得先机,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联系人: 穆总
电话:0086 18615198686
Whatsapp:8615815579091
地址:香港九龙观塘兴业街4号The Wave7F-720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技园社区科苑路8号讯美科技广场1号楼27F
We chat